2025年7月16日下午2点,政法学院法学系教师在3-210齐聚一堂,围绕“课程建设”召开专题研讨会,既是对过去一段时期教学成果的复盘,更是对“培养什么样的法治人才、怎样培养法治人才”深入思考。研讨会由政法学院法学系主任罗平老师主持,法学系副主任吴蕾老师、学院督导李汝胜老师、各教研室主任及法学系全体专任教师参加了本次会议。
法学系主任罗平支持会议
法学系主任罗平老师指出课程建设是教育教学的“基石工程”,尤其对法学专业而言,其重要性不仅在于知识传授,更关乎法治人才“专业能力、职业伦理、社会担当”的根基培育。本次研讨会围绕课题建设主题展开,探讨如何打造高质量的法学“金课”,由法学系法理学教研室主任江莲老师、经济学教研室田菲老师、刑法学教研室罗晓霞老师等分享经验。
法理学教研室主任江莲
江莲老师指出,课程建设从以下四个维度展开,一是优化课程设置,学生集中精力掌握主要的知识点。将知识点较多、理解较难的课程合理安排课时,并就《商法学》这一课程展开具体的分析,江老师指出,《商法学》包括公司法、保险法、票据法和破产法等核心课程,在法考中占比近60分,课时明显不够,建议将《商法学》中的《保险法》、《票据法》等专门法单独设置成选修课;二是提高法学生的法考通过率,增强法学专业的“底气”。建议在理论授课时就法考的重点知识通过练习题、案例讲解等多元方式将法考常考重点、难点知识讲通讲透,尝试开展暑期法考专题培训,为学生法考通过全程护航。三是对学生科学引导,做到学业规划能够实现。学生经常遇到法考和考研两难选择,班主任、任课老师要在日程生活中科学引导,建议学生要结合自身的情况做出适宜的选择。四是课程建设需要借力AI工具,让课程“活起来”。在此次参加学校组织的数智化教学比赛中,绝大部分老师都在教课比赛中充分运用了这一工具,比如数字人的运用使课程添彩,建议大家在日程教学中可以使用AI工具辅助教学,让课堂更有生机和活力。

经济法教研室主任田菲
田菲老师结合此次参加学校组织的校级青年课题、重点课题分享经验。田老师申报的课题主题是碳补偿,涉及到经济法、行政法、工程建设等诸多领域,课程交叉明显,建议老师们在课程建设或者课题申报的过程中,多从不同课程角度探讨。法学是一个课程交叉比价明显的学科,知识迁移性比较明显,比如在教授《环境资源保护法》课程时,可能会涉及到《民法典》侵权责任编的内容,也会涉及到建设工程领域的知识点,那么课程建设少不了不同课程的交流互动,从不同的维度撰写课题,可能会有不错的收获。

刑法教研室主任罗晓霞
罗晓霞老师就课程建设提出了三点建议:一是课程建设中合理使用辅助APP的某些功能。比如学习通中的知识图谱;二是多使用法考APP,提高法考通过率,比如默默、竹马,这些软件可以作为学生检测知识点的好帮手;三是借助软件平台,提升教学质量和效率,比如北大法宝。


政法学院督导李汝胜老师就课程建设做总结
学院督导李汝胜老师特别强调,课程建设围绕“如何教好”和“如何考核”两方面,指出法学系在课程建设存在的不足,教研室或者课程组之间沟通较少,提出课程建设的三点建议:一是“多呐喊”,二是课程建设要做好分类,从法考和考研两条线分好类;三是教研室、课程组要多沟通、互动。
最后,罗平主任进行总结,认为老师们对课程建设有思考、有总结,老师们提出了一些非常不错的建议,接下来将跟学院沟通,进一步落实。本次“课程建设”主题研讨会召开得非常成功,今后还要多开展类似活动,争取将课程建设做出特色、建设一流课程,促进学院高质量可持续发展。
撰稿:俞丽英老师
审核:陈海峰老师